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赣科团讯

赣科团讯

首页 > 赣科团讯 > 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赣南科技学院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

来源:校团委 时间:2025-07-09  点击:

本网讯:“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下乡,它不仅是一场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在这里,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用文化浸润心灵,以科技赋能发展,借卫生守护健康。通过“三下乡”,我们将先进的知识与理念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在这里,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现自我成长与价值。这个盛夏,又一群眼眸有光的年轻人即将踏上征程。他们的行囊里装着问卷与器材,更装着“强国有我”的热望;他们的脚步将丈量山乡的每一道沟壑,更将在时代的版图上刻下属于青年的坐标。且看这趟奔赴乡土的旅程,如何让知识与土地共振,让理想与民生同频,在阡陌纵横间铺展出让人动容的青春长卷!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1.“红矿魂·钨金行”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6月30日上午启程。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学院组织召开安全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学院团委老师刘辉强调“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队员们在走进乡村、参与乡村实际事务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队员们既需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做好防暑防雨措施,更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听从指挥,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学院曹泽老师、叶子铭老师带领10名“红矿魂·钨金行”实践队队员前往全南县大吉山镇,开启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之旅,助力青年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带队老师曹泽介绍此次“三下乡”的背景、目的、意义及预期成果。全南县大吉山镇黄鹏飞书记介绍了全南县大吉山镇的基本情况。黄鹏飞书记特别强调,实践队员们要注意安全,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双方围绕未来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具体活动进行了深入交流,确保活动高效、圆满地进行。

实践队队员们走进市级文保建筑墩叙围屋,探寻客家文化。围屋古韵悠悠,青砖黛瓦间尽显客家智慧。队员们驻足凝视,从砖墙瓦砾中感受文化魅力,心中满是敬仰与自豪。此次参观激励着青年们传承客家精神,为守护民族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实践队队员造价233班张耀洋表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既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也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在出征仪式上,面对镜头,他心中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认为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抵达大吉山镇后,张耀洋与其他队员和当地干部进行了亲切交流,表达了为当地贡献力量的热忱。参观大岳村墩叙围时,他触摸着客家围屋的历史痕迹,深切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在这一天里,张耀洋和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也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

实践队队员土木232班石彰元表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次心灵触动与成长历练。出征仪式上,面对初升太阳,石彰元心中使命感油然而生。抵达大吉山镇后,他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当地情况,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参观敦叙围屋时,石彰元感受到客家文化的厚重底蕴与先辈智慧,深受触动。在这一天里,石彰元和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

2. “客韵菁菁”实践队

为保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于2025年6月30日组织召开安全教育动员大会。会上,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团委老师刘辉强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在走进乡村、参与乡村实际事务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既需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做好防暑防雨措施,更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听从指挥,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客韵菁菁”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6月30日上午启程,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刘辉老师,涂黎明老师带领10名“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赣县区湖江镇社会实践点,开启本次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赣县区湖江镇地处赣江上游,素有“南水北大门”之称。全镇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4.6万,以丘陵地形为主,盛产蜜饯、豆粑、鱼丝、夏浒枣“四件宝”。作为客家南迁水上第一站,夏浒村是江西历史文化名村,戚继光祖籍地。境内桃花岛风光秀丽,大湖江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正打造“四型”中心集镇(旅游型、生态型、客家型、水乡型),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平台。在这里,“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可以进行客家文化研学、学习传统渔具制作、体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等多项特色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的社会实践,既能深入了解客家历史文化,又能切身感受乡村振兴实践,在知行合一中成长成才。

“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走进湖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思想道德教育区,队员们通过图文展板和墙绘,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地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在移风易俗展区,以生动案例展示了当地破除陈规陋习的成效。此外,“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还参观学习了理论宣讲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区,深刻感受到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这次参观为“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后续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

“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来到湖江镇政府,湖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袁魏伟、湖江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黄辉、湖江镇宣传统战干事许可热情欢迎“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的到来。见面交流会会上,湖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袁魏伟详细介绍了湖江镇丰富的自然旅游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景点,列举近些年优秀的发展成果案例。双方围绕未来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具体活动进行了深入交流,确保活动高效、圆满地进行。最后,镇长袁魏伟提醒“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要注意安全,做好各项防护措施,期待后续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也欢迎更多学子们来湖江镇开展实践活动。

造价243班的敖宇欣表示,踏入湖江镇时,他们一眼就望见了戚继光的雕塑,并了解了其生平。走进湖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后,他们参观了历年来在湖江镇开展社会实践的成果展示,领略到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温暖风采。在教育帮扶过程中,队员们化身为知识的使者,走进乡村学校简陋的教室。他们认真精心备课,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开启科学、艺术与文化之门。队员们凭借耐心与爱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每一处角落 ,这些充分展现出热心、真诚与无私的品质。此外,他们还了解了文明公约,深刻体会到“湖江是我家,情系你我她”的内涵。与此同时,他们参观了退伍军人活动室,切实感受到政府对退伍军人的关怀,这些成果均体现出国家的人文关怀。

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学院

1.“夏乡”筑梦队

熹微晨光中,校园尚在沉睡,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学院“夏乡”筑梦队成员已精神抖擞地在集合点整装待发。6月30日上午8:30全体成员准时到位,大家迅速有序地搬运物资、清点宣传物料和调研问卷,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为基层服务的热忱。怀揣着用所学回馈社会的初心,“夏乡”筑梦队队员们踏上了前往南康区蓉江街道西街社区的行程,立志在实践中践行青年担当,为社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下午抵达西街社区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工作人员热情迎接,一场务实高效的见面会在会议室展开。社区工作人员围绕社区基本情况、居民实际需求和以往活动经验进行详细介绍,从老旧设施改造到文化活动开展,每一项内容都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夏乡”筑梦队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就志愿服务、文化宣讲、调研走访等工作与社区展开深入探讨。双方聚焦如何精准对接需求,将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最终敲定了活动框架与分工安排,为后续工作铺就坚实道路。

随后,在社区工作日人员的引导下,“夏乡”筑梦队队员们深入参观了报告厅、沙盘室等功能区域。墙上张贴的居民活动照片、文化成果展示,不仅是社区活力的写照,更让队员们看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这也让队员们进一步明确了此次实践服务的方向与重点。

接着,“夏乡”筑梦队队员们即刻前往当地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库,更是了解南康产业发展脉络的窗口。

在青铜器、陶瓷器展区,“夏乡”筑梦队队员们探寻地域文明根源;在家具产业展区,从传统工艺到现代智造的转型,都让“夏乡”筑梦队队员们看到了南康发展的蓬勃动力。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志愿服务,通过文化宣讲、产业调研等形式,助力社区挖掘文化潜力、探索发展新思路,真正实现实践服务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2.“言续者”社会实践队

6月30日上午8时,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学院“言续者”社会实践队整装出发,奔赴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赣县区白鹭古村,开启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之旅。

下午,“言续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深入古村核心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言续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依次走访了太守敬公祠、怀永堂和宏略堂等,这些饱经沧桑的古建筑,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白鹭古村悠久的宗族文化,让队员们对古村的历史脉络有了直观而深切的认识。

实地参观结束后,“言续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代表开展了专题座谈会。会上,村干部介绍了白鹭古村经济、社会和人口等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当地方言和古村的保护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规划。队员们认真聆听、记录并积极交流。此次实地走访与座谈为“言续者”社会实践队接下来在白鹭古村的成功调研与实践奠定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

1.“信火相传”实践队

为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相传”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5年6月29日上午从赣州市出发,前往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开启本次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

下午,“信火相传”实践队队员们来到文武坝镇上积极开展反诈防溺水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守护你我他!

信息工程学院的王旭初到会昌,首站便来到古韵悠悠的戏剧小镇。他穿梭于青砖黛瓦间,向群众递出承载警示与关怀的宣传资料,耐心讲解夏日戏水隐患与电信诈骗新手段。赋予了此次会昌之行特别的责任与温度。

同一天清晨,阳光初照,信息工程学院的方星淳与同伴抵达文武坝镇。他们在街巷间为村民发放精心准备的防溺水和防诈骗传单,并细致讲解相关知识。之后,一行人分组对活动场地、教学点等进行实地考察。每一次走访、每一场讨论,都加深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方星淳满怀期待,表示将以更扎实的行动,为文武坝镇注入青春力量。

第一天的活动日程结束,尽管山高路远,下乡实践之路漫长,但他们依然挥洒汗水,通过实践奉献青春力量。对于这群青年而言,奋斗是他们的底色,在“青春三下乡”的征程中,他们步履不停,持续前行。

2.“e路星光”队

2025年6月29日星期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e路星光”实践队在一声“青春有我,强国有为”的口号之后,踏上了前往会昌的行程。一路上白云绕青山,远山上的风车与傍着公路的清水是乡村振兴战略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共振。当踏足会昌的土地那一刻,青春的活力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正式会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之后的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在抵达会昌县周田镇后,尽管天气恶劣但实践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立马投身于周田镇乡村的实地调研中。对周田镇周边的环境、风俗、发展状况等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研与考察。在调研途中志愿者们与当地居民积极交流力求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民生民情,将青春的活力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汗水挥洒在乡土上,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在乡村的蓝图上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第一天的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在实地走访后,队员们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用实际行动为周田镇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

为培养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25年6月29日星期日的清晨,经济管理学院“星火亮路”和“璞玉润乡”社会实践队在晨光中集结完毕,车队沿着蜿蜒的柏油路驶向远方,三下乡的征程就此启航。晨雾中的山峦与错落的梯田交织成画,每一道山梁都镌刻着乡村振兴的诗行。

上午,首站抵达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星火亮路”和“璞玉润乡”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在渡河出发主题展厅驻足良久,透过泛黄的长征路线图、锈迹斑斑的行军锅等文物,仿佛听见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桨声。当看到展柜中陈列的草鞋编织工具时,不少队员掏出手机记录下最后一双布鞋送红军的感人故事。随后,为探寻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星火亮路”和“璞玉润乡”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深入潭头村,通过走访、参观,了解当地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致富举措。接着,团队走进于都富硒博物馆,在大地馈赠展区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产业。通过互动沙盘演示,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了富硒土壤如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下午,两支社会实践队探访了寒信古村古建筑群。一栋栋斑驳的明清古宅、一处处镌刻时光的砖雕木刻,让队员们真切领略到赣南客家古村落的厚重底蕴,更感悟到耕读传家的精神传承。青年学子们在青石巷陌间驻足沉思,透过雕花窗棂的斑驳光影,触摸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中的生动延续。

文法学院

1.“法梦启航·情暖洋江”实践队

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的下午,文法学院“法梦启航·情暖洋江”实践队随着一声令下,车队缓缓启动,“三下乡”之旅正式拉开序幕。蜿蜒公路串联起稻田与云霞,每一帧风景都在诉说乡村振兴的故事。当车轮停驻在洋江村下,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刻,青春与乡土真正相拥,而我们的使命,正从脚下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活动伊始,团队组织召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座谈会,蔡雨静老师和李东老师与当地人员对接协调,详细了解注意事项,同时共同商讨了第二天的活动计划。志愿者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力求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当地群众。希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场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既能够让青年学子在田间课堂中锤炼本领,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夜幕降临,文法学院“法梦启航·情暖洋江”实践队前往洋江村村委会观看洋江村网络化管理案例片“一网情深”。随着屏幕上一帧帧画面流转,队员们被这片红色土地上“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的创新实践深深震撼。当看到党员先锋队化解土地纠纷,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时,志愿者们受益匪浅,这才是真正的基层治理智慧——把党的温暖织进每一寸土地。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家不仅要要读懂基层这本厚重的书,还要做书写者。

第一天的“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然而“法梦启航·情暖洋江”实践队队员们心中投身实践的热情才刚刚被点燃。在后续的时光里,他们将继续并肩前行,以切实行动为洋江村的发展添砖加瓦。这一天对实践队而言意义非凡,众人期待着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实践队能够持续用脚步丈量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践行使命担当。

2.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

2025年6月30日清晨,文法学院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队员们,在校门口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吉州窑开展探秘之旅。

从赣州到吉安的这段火车旅程,本是一段寻常的路途,却因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的同学们的热情与活力变得格外精彩。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风景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飞速倒退。而在车厢里,却是另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详细的行程计划,从即将参观的陶瓷文化展厅,到令人期待的瓷器制作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还纷纷谈起吉州窑的悠久历史,从其起源的唐宋时期,到发展鼎盛的辉煌岁月,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了对吉州窑的了解。有人分享着自己提前查阅的资料,有人讲述着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关于吉州窑的故事,车厢俨然变成了一个“移动课堂”。

经过一路的奔波,在下午时分,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的同学们终于顺利抵达了心心念念的吉州窑景区。踏入景区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千年的瓷韵扑面而来。实践队的首站便是陶瓷文化展厅,这里宛如一座宝藏库,珍藏着无数见证吉州窑辉煌历史的陶瓷珍品。

在展厅内,一位经验丰富的陶瓷专家热情地为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的同学们进行讲解。随着专家生动地讲述,“木叶天目”“剪纸花贴”等令人称奇的绝技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专家细致地介绍道,“木叶天目”是将天然树叶经过特殊处理后,巧妙地融入瓷器之中,烧制出的瓷器上,一片完整的树叶脉络清晰可见,仿佛在瓷器中重生,每一片都独一无二。

结束了充实的首日行程,在享用过丰盛的晚餐后,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的同学们并没有放松下来,而是迅速投入到对后续行程的规划中。带队老师组织召开了一场工作部署会,为接下来几天的实践活动明确方向、安排任务。

会议室内,老师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又充满期待。老师首先对今天的行程进行了简要总结,肯定了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和认真态度。随后,便开始详细介绍未来几天的任务安排。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实践队将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